- · 现代地质版面费是多少[04/09]
- · 《现代地质》投稿方式[04/09]
- · 《现代地质》数据库收录[04/09]
- · 《现代地质》期刊栏目设[04/09]
盘点致敬:四川这6名李四光奖获得者 为地质工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陈才金 刘玉书1937年6月生,四川省营山县人,196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曾历任106队普查组副组长、组长,分队技术负责,四川省地质局攀西地质大队地质工程
陈才金
刘玉书1937年6月生,四川省营山县人,196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曾历任106队普查组副组长、组长,分队技术负责,四川省地质局攀西地质大队地质工程师,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06地质队总工程师。
2018年3月28日,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0岁。
半个多世纪的地质生涯,在他亲自参与及组织领导下,发现了中型铅锌矿、富锰矿,并快速优质地完成了汉源团宝山铅锌矿勘探;组织指导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铜镍矿的地勘工作。
刘玉书(左1)
张云湘
获奖时间:2003年
20世纪50年代初,在重庆市白市驿首次发现了重晶石脉,1970年在合川干沟所采重晶石中发现有锶矿,1984年发现铜梁玉峡锶矿,经进一步勘探研究证明,玉峡是一个特大型锶矿床,还继续发现陈家坡、宋家湾、班竹林、黄泥堡、仰天窝等大中型锶矿矿床及十多个矿点,现该区已成为我国天青石型锶矿重要开发基地。
自1989年该奖项设立以来,四川省地矿局共有6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获此殊荣。
奖项: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获奖时间:2009年
奖项:野外奖
陈才金
主持了五十余份重大勘察报告和科研成果的审查、验收工作,从而满足了全川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由于他在攀西地区矿产勘查和攀西裂谷研究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突出成就,1986年获全总“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骆耀南(左)
唐文春
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曾任西南地质局510队副队长兼主任技术员,先后在攀枝花铁矿勘探队、西昌地质队、重庆地质大队、攀西地质大队任主任工程师,1981年1月—1992年6月任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副总工程师。
唐文春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主持指导完成了“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攀西裂谷带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对矿产控制”研究等科研项目,向国家提交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表彰,并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秦震同志长期在野外第一线从事矿产勘查工作达53年,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大矿产勘查任务,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任攀枝花铁矿勘探技术负责期间,积极参与攀西铁矿找矿勘探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重大地勘任务,探明了攀枝花特大型钒钛磁铁矿,铁矿石储量15.199亿吨,TiO2储量1.577亿吨,V2O5储量379.85万吨。之后,又迅速地扩大战果,在攀西地区新发现了红格、白马、太和等铁矿,获得了铁矿石总远景储量达50亿吨。这些重大找矿突破,为我国最重要的钒钛钢铁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唐文春
秦震
张云湘
张云湘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开发局原总工程师。194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便跟随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解放后,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地质机构——西南地质调查所(西南地质局前身)一级地质调查员,长期坚持在野外一线,转战巴蜀大地,成为若干地质队的创建人;先后担任基层单位地质技术领导职务、局副总工程师、局总工程师等职。
创造性地部署并指导了攀西地区冕宁牦牛坪稀土矿的普查和详查及勘探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并成为我国西南最重要的稀土原料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还发现了“石墨石英片岩”,并被证实为一个大型晶质石墨矿床。
1996年全国地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名列地矿系统十位有突出贡献的典型个人之一,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9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学会授予“四川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1年获首届“四川创新人才奖”。
与他人共同主持川西夏塞银多金属矿产及外围成矿特征、富集条件、找矿远景及靶区优选等重大项目,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三、四等奖多项。
文章来源:《现代地质》 网址: http://www.xddzzzs.cn/zonghexinwen/2022/0606/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