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毫米大小,长相奇特……5.35亿岁的它,究竟是后

来源:现代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皱囊虫与蜕皮动物亲缘关系更近 △皱囊虫标本的扫描电镜照片 蜕皮也叫脱皮,对于一些长着坚硬甲壳的动物来说,也叫脱壳。例如刚脱皮的蟹,因为甲壳柔软,肉质非常鲜美,是那些

皱囊虫与蜕皮动物亲缘关系更近

△皱囊虫标本的扫描电镜照片

蜕皮也叫脱皮,对于一些长着坚硬甲壳的动物来说,也叫脱壳。例如刚脱皮的蟹,因为甲壳柔软,肉质非常鲜美,是那些爱吃蟹又懒得剥壳的人的福音。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古往今来,这终极三问,困扰着无数人。伴随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类起源的谜底逐渐被揭开。

据悉,皱囊虫此前生活在海洋中,遇到食物就张开伸缩性的袋口,连水一起吞下。支持皱囊虫为后口动物的关键特征是化石中的“鳃孔”结构,是后口动物的原始特征之一。由于人类也属于后口动物,所以皱囊虫就被认为可能是人类早期的祖先之一,颇受学界关注。

此次,通过对更多的、保存更加完整的化石标本开展深入研究,研究团队发现皱囊虫身体两侧对称排列了具刺骨板,反口面有大量小刺。而曾被解释为“鳃孔”的结构,很可能是封闭的具刺骨板在化石化过程中磨损形成的孔状结构。

大约5.4亿年前到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层中一下子出现了各种动物化石,这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已知最早的蜕皮动物化石出现在寒武纪“幸运期”,但都是环神经动物。皱囊虫为已知最早的蜕皮动物增添了全新类型。不过,皱囊虫在蜕皮动物内部的系统位置尚未解决。它可能是环神经动物的祖先类型、泛节肢动物的祖先类型或蜕皮动物的祖先类型。

现代快报讯(记者阿里亚)只有毫米大小,有一张大口,却无尾部和肛门……皱囊虫生活在距今约5.35亿年前的海洋中,被认为是人类远祖的至亲。

身体结构简单,呈椭圆形;长相很怪异,就像只有一个开口的袋子;长着一张“血盆大口”,围绕口发育了辐射状皱褶,辐射对称排列的具刺突起……2017年,中国科学家在陕西南部宽川铺生物群中发现了皱囊虫化石,其被认为是最早的后口动物。

“皱囊虫的一些关键特征,比如发育表皮又叫角质层、上皮不具纤毛、末端的口和环口的辐射对称排列的结构,表明它和蜕皮动物有更近的亲缘关系。”研究人员指出,皱囊虫更可能是蜕皮动物而不是后口动物。

△皱囊虫复原图(杨定华绘)

5.2亿年前,澄江动物群中的“天下第一鱼——昆明鱼目”代表着刚刚创造出头脑和原始脊椎的“宏型”人类祖先。那么,再往前,人类的祖先是什么模样呢?

△皱囊虫系统位置图

(图片来源: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编辑 魏如飞)

近期,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国内外科研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一支研究团队,通过对陕西南部约5.35亿年前的微体化石皱囊虫的深入研究,对其亲缘关系和演化意义给予了全新解读。近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蜕皮动物体构的起源仍有待于对寒武纪“幸运期”已知最早的蜕皮动物的相互演化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现代快报全媒体)

蜕皮动物是一个“大家族”,包括泛节肢动物和环神经动物。其中,除了蟹之外,蛔虫、马线虫、水熊虫、三叶虫、蜘蛛、昆虫、蜈蚣、虾……这些也都属于泛节肢动物。而环神经动物则包括鳃曳虫、动吻虫、蛔虫和马线虫等。

后口动物包括棘皮动物(海百合、海星和海胆等)、半索动物(肠鳃类和羽鳃类等)、头索动物(文昌鱼等)、尾索动物(海鞘等)和脊椎动物(鱼、青蛙、鳄鱼、恐龙、鸟、老虎、熊猫和人类等)。

有口无肛,5.35亿年前人类老祖宗长这样?

另外,蜕皮动物一般具有“蠕形”体构,它们的最晚共同祖先可能也是蠕形的。皱囊虫的“囊形”体构明显有别于其他蜕皮动物的“蠕形”体构,这表明“蠕形”并不是蜕皮动物唯一的体构类型,蜕皮动物最晚共同祖先也可能并非蠕形。

文章来源:《现代地质》 网址: http://www.xddzzzs.cn/zonghexinwen/2022/0822/847.html



上一篇:新发现!现代老虎的“远房亲戚”找到了
下一篇: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国内首次按照抢险救援模式

现代地质投稿 | 现代地质编辑部| 现代地质版面费 | 现代地质论文发表 | 现代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